查看原文
其他

持微火者·女性文学好书榜|2023年冬季书单

 ©Albert Henry Robinson 




“持微火者·女性文学好书榜”由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张莉教授及“持微火者·女性文学工作室”发起并主办。榜单分春、夏、秋、冬四个书单,每隔三个月发布一次,由张莉教授携研究生团队阅读该季度文学现场出现的女性作家作品,反复讨论并写下推荐语。每季榜单推荐华语原创好书及国外翻译类好书20部左右。次年1月,女性文学工作室将推出女性文学好书榜年榜。


“持微火者·女性文学好书榜”致力于为读者发现和推荐国内公开出版的女性文学好书,它鼓励和表彰那些文笔优美、卓有见地,深具想象力、理解力、表现力和社会情怀的女性创作者,关注我们时代的女性文学、女性生活和女性生存,希望以此记录我们时代女性精神、女性气质的变迁。


过去一年,女性文学好书榜已经推出了春、夏和秋季榜单。以下为2023年冬季榜单,包含16部华语原创好书及8部国外翻译类好书,并特别推荐近期出版的2部女性文学好书。希望朋友们喜欢。




 持微火者·2023年女性文学好书榜 

冬季书单




○华语原创好书



01


《最小的海》

叶昕昀  著

 新星出版社 

 2023年9月版


海面平静,倒映着海面的天空明亮而悠远。她浮在海面上,看见前方漂浮的红色灯塔,它正闪烁着微弱的光亮。灯塔下的海面,漂浮着群山的倒影,群山往下,是重归平静而后亮起点点星光的山谷。它们穿透海水,在海面上投下点点亮光,亮光再映向天空,消失在天空与海面的衔接处。


推荐人

孙莳麦

清华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2022级博士研究生


 推荐语 

《最小的海》是青年作者叶昕昀的短篇小说集处女作。书中,她写了一群从生活的缝隙中“掉下去”的人。说“掉下去”而非“逃出去”,在于强调命运的偶然性,以及偶然性支配下的“出神时刻”——这让小说区别于一般意义上“出走”或“逃离”的故事。叶昕昀有种从切肤的经验世界中生长出来的洞察力,善于穿透事物的表象,捕捉人们深藏心底、未敢触及的情感真相。她将缝隙放大、朝深处走,推演深渊之处情感与人性的可能性。


“放大”有风险,有时会带来过强的戏剧性。好在叶昕昀也懂得距离的艺术,懂得叙事的节制和分寸感。也许在创造之外,她的写作也源于安住自身的需要,一种“净化”的需要。维持距离要求“无我”、与万物平等乃至无物我之分,无分别心。叶昕昀笔下的人表面“残缺”,却并不让人心生怜悯,这便源于叙事者对分别心的内省——由此,她让我们在这些人身上看到那种叫做“命运”的东西。佛、寺庙是小说经常发生的背景,但作者笔下的人物并未被神明所救赎。他们存在于现实生活中,自渡或不渡,以顺水漂流而非用力游泳的方式。如此,在出世和入世之间,在动荡和安稳之间,那些掉下去、逸出去的人们,抵达的不是所谓“自由”,更不是努力而至的目的地,而是一小片炫目而寂静的空白。




02


《哀眠》

张怡微  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23年10月版


我有时觉得她是爱我的,有时又觉得她只是寂寞、羞愧、惘然。我甚至有一点怀念我们俩和蒋先生一家在一起团团圆圆的几次饭局。有些怀念契丹图案的餐厅天顶,有些怀念背靠人来人往的喧闹。 


推荐人

胡诗杨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2022级硕士研究生


 推荐语 

《哀眠》是80后作家张怡微继《四合如意》后推出的新小说集,收录了今年的3篇新作与9篇旧作。张怡微敏感地把握数字时代人与人的情绪微澜,她笔下的都市青年或以分组可见的形式排列友谊的等级,或将表情包作为学术研究对象,日常生活的细节与棘手的情感难题在社交媒体的透镜下被放大。


张怡微擅长用心理独白串联起记忆碎片,在事件的缝隙中偶尔嵌入警句,写出人情世故的微妙情绪。无论是《免疫风暴》里以谎言装饰人生的海员父亲,还是《蕉鹿记》中亲人之间带有表演性的爱意,都显现出家庭关系的复杂性。恰如蕉叶覆鹿、樱桃青衣,张怡微化用古典意象为标题,写出我们这个时代爱的幻象与真实。


从《哀眠》中收录的3篇新作来看,张怡微对于疾病叙事与创伤书写有了更深的体认。她笔下的人物或遭受斑秃、肿瘤等生理疾病的缠扰,或经历亲人离世、家庭重组的心灵创伤,或有着漂泊两岸的身份焦虑。他们不再纠结于疗愈顽疾,而是逐渐学会“带着症状生活”。阅读张怡微的小说集《哀眠》,就如同在一颗敏感的心灵上安装一台扩音器,让我们在风平浪静的海面之上倾听漩涡深处的回响。




03


《木星时刻》

李静睿  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3年10月版


“汪晓渡拉起手刹,雨中带雷,我相信那个瞬间闪电照彻天空,而属于木星的时刻正在降临。四周真黑啊,我们又再也舍不得另一支蜡烛,我握住汪晓渡的右手,他轻轻挠了挠我的手心。我们将从现在出发,走一条漫长曲折的长路,奋力向前,回到过去。”


推荐人

易彦妮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2022级硕士研究生


 推荐语 

《木星时刻》是青年作家李静睿的最新短篇小说集,收录了《957 号上的舒伯特》《今天海德薇跳舞了吗》《温榆河》《火花》等九篇小说。穿行于新世界与旧时光的纷繁人事里,李静睿关注步入而立之年的青年男女在此刻的寥落生活,书写关于爱、尊严、自由和远方的故事。


在小说集里,微微泛苦的生活以一种诙谐的方式说出,生活的甘苦、情感的挫败以及脱发的隐秘困扰,在克制的叙述中显出隐在的轮廓。《木星时刻》是关于“我”和丈夫在AI世代渴望逃离完满生活的故事,《957 号上的舒伯特》和《今天海德薇跳舞了吗》从中学时代的青涩爱情一直绵延至都市生活两性欲望缠斗的书写,《火花》则以成为母亲的议题勾连起民国时期的大家闺秀令之与此刻事业有成的单身女性“我”的不同选择……与此同时,李静睿笔下的漂泊生活因为肥肠面、羊肉汤、豌豆尖等食物的温热气息,也因为城市里的麦田、河流、石榴树等令人讶异的日常景观,在四川方言蕴含的乐知天命的精神土壤里逐渐长出蓬勃的生命力。


在星相学的谱系里,木星寓意着温暖、潮湿和机遇,指向一种将生活敞开的信念。即使在困顿的生存里,依然保持对世界的惊奇,依然能生出勇气与命运遥遥相望,这是故事里的人物在暗夜里不期而遇的“木星时刻”。




04


《观相山》

艾玛  著

长江文艺出版社 / 青岛出版社 

2023年12月版


邵瑾端着杯子,呆呆看着窗外昏黄的日光,叹一声:‘日子真不经过。’松波倒是觉得光阴慢。邵瑾睡着的当儿,他在脑子里过了许多事,每一件都像是一座他搬不动的大山,且车到山前没路。


推荐人

万小川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2023级硕士研究生


 推荐语 

《观相山》是70后作家艾玛的最新长篇小说。小说展现了疫情背景下一对体制内中年夫妇的烦恼生活。人到中年,就像攀爬一座丘陵,既要承担经济压力、背负房贷,又要处理儿女惹出的麻烦、关怀老人的心理和生活,攀爬的过程足以让人气喘吁吁。小说主人公邵瑾和范松波相互搀扶着越过生活中的坡道,使人感受到迷茫生活中的安稳幸福。


作者在小说中埋下了两条线索。一条线索指向现实生活中的矛盾,另一条线索则延伸向过去——男主人公的弟弟松涛离奇自杀,在夫妇二人心中留下一个难以解开的结。在作者笔下,纠缠在心的执念被深埋于日常生活中,表面是喧闹琐碎的家长里短,底下却涌动着往事的迷雾。当故人逝去的谜团得到澄清时,现实生活的坎坷也被化解。作者用一个平淡的结局暗示了生活的本来面貌,也透露出中年人的生活哲理。


艾玛以细腻的语言描摹现实,品咂生活的苦味和甜蜜。透过主人公的眼睛,我们还能看到一些小商小贩在疫情中艰难谋生的生活状态。在这个意义上,《观相山》不仅是一家人的生活史,还是一面照见众生、观察世相的镜子。




05


《平乐县志》

颜歌  著

上海三联书店 

 2023年10月版


“一直到他们彻底消失在她的视线外了,陈地菊才像是忽然醒了过来,看了眼时间都六点过了,就赶忙加快了步子朝公园外面走,过了人工湖,又过了梅花道,便涌过来那熟悉而鼎沸的声音:街上的杂谈、闲话、叫卖,三轮的吆喝,自行车的铃铛,汽车的喇叭,还夹杂着救护车的鸣笛——也就是一眨眼,平乐镇东街就在她的面前了,或者应该说,是老平乐镇的老东街。新的平乐镇已经在她的身后起来了,一栋栋的有的刚刚打好地基,有的马上要封顶了,日新月异,节节高升,像是平原上春天里的竹子。”


推荐人

郑祖龙

北京大学中文系现代文学方向2022级硕士研究生


 推荐语 

作为平乐镇系列的“终曲”,颜歌在长篇新作《平乐县志》中熟稔地运用着方言和对章回小说技法的改造,串联起傅、陈两家人动荡的往事与现实。这是两家人因子辈的闪婚汇聚,又因偷情、欠债等事件的发生渐渐分离的故事。从波诡云谲的权力斗争,到各怀隐秘心事的婚姻状况,颜歌书写着人们热气腾腾的市井日常,也书写着枝节横生的生活与对前景的茫然,不确定性使人们在危机前做出不同选择:或无措颓唐,或觉醒成长,他们的生活轨迹与情感关系参差交错,进而勾勒出一座小镇的人情图谱。


传统志书是对地方广袤、宏阔的横向收编,然而,颜歌更加关注人们深陷情感关系的纠缠、权力场的泥潭与生活的挣扎,在说书人的叙事声调和穿插的警语箴言中,道出小镇深处的积习与伦理,地方广度却未获得充分言说。值得注意的是,小说每章末倒叙的傅祺红日记以时间缓缓回退的姿态,从个人视角呈现他一生重要时刻的心灵变化,对说书人的讲述形成对照和补充。颜歌叙说着故乡的人情物理与个人心史,在海外写作的回望,为她勾勒故乡的种种世相带来了一种有距离的眼光,这让她的地方书写呈现出别样的质地。




06


《生活在临终医院:最后的光阴》

薛舒  著

上海文艺出版社 

2024年1月版


“也许,在临终医院,病人和家属都拥有‘百无禁忌’的权利,他们练就了某种抵挡负能量的健强的身心,为世人所避讳的不吉利的话,被他们坦然说出口,没有人认为这是一种‘诅咒’,人们无条件地相互理解和信任,理解作为病人和家属的辛苦与无奈,信任那样的抱怨虽然很真实,但绝无恶意,并且默默地赞赏这种在无奈之下培养起来的坚强、乐观,以及务实。”


推荐人

刘溁德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2022级硕士研究生


 推荐语 

《生活在临终医院:最后的光阴》是作家薛舒的非虚构作品,记录她在临终医院陪伴父亲最后时光中经历的点点滴滴。恰如封面展示的那样,一切都起因于“失去”:患上阿兹海默症的父亲失去了记忆,也失去了自理能力。当他住进临终医院后,整个家庭失去了以往的温馨,也要直面随时可能到来的离别。


平实地记录父亲生命最后时光的陪伴与告别,给予了作品触动人心的力量。但薛舒不局限于疾病与死亡的话题,她还回应着临终医院里的各种现实图景:病友“小阿弟”、肖老头与子女之间的角力,让作者联想到家族的过往;新医院的护工来去不定,引起作者对老龄化议题的思考。作品的另一动人之处,则在于薛舒从死亡的暮色中看到了生命的光泽——她将目光投向护工这一鲜少被提及的群体,小彭、小张、小丁、小马,她们是如何在布满阴霾的临终医院里“热火朝天”地生活。而身为女性的她们,在临终医院以外又面临怎样的现实境遇。


全书感情真挚,文字沉静而克制,读来像置身于临终医院那方小小天地间,与作者一同倾听,感受生命的流动与真实的恒常。




07


《无量寺之虎》

苏枕书  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23年8月版


“登上东面的大文字山,可以看见西面浓淡群山;研究室北窗外,是绵延层叠的北山,夕暮时如染金,接近夜晚是水墨。近处有一座小楼,每至黄昏,楼顶天台总有两个女孩子练习舞蹈,十分快活的样子,完全不知自己在群山背景中似的;若登上岚山附近的千光寺大悲阁,则可望见东面山脊。总在此岸与彼岸之间观照。”


推荐人

周燕琪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2021级硕士研究生


 推荐语 

《无量寺之虎》是苏枕书近年来的随笔集结,辑为“却顾来时路”与“惆怅远行人”上下两篇。上篇写故乡、植物和饮食,下篇写到张爱玲、张继青、高桥和子、长泽芦雪等艺术家的生平,既是对前人的探寻,也是观照自己旅途。


书中写京都大学登山探险的风潮、盂兰盆节“五山送火”的仪式、中秋风俗的变迁、校园里各种植物的繁茂生长,文字舒畅细腻,充满朴素的生活情趣,又因为时常反顾故乡的相似风物,为散文增添了一份思乡怀故的温情。


下篇谈及的话题虽然略显学术,但作家写艺术家生平时能设身处地追想其复杂心境。写高桥和子,直言她在与高桥和巳婚姻生活中所受的“剥削”;写日本的夫妇同姓制时,观察到制度下潜藏的女性困境;写长泽芦雪画虎,则怀想其跋涉万里而来,追寻艺术之境的信念与想象力。因此,即使是高远的话题,在作家笔下也颇具趣味,读来不仅有智识的充实,也得以体会艺术家的多重心境,如同随着作者笔触一同远行。




08


《老实好人》

顾湘  著

上海三联书店 

2023年10月版


“我将目光投向远处,感到我们就像浮游生物,藻类,或糖块,浮沉在时间的河流里,并慢慢溶解其中,我们的此刻正一起溶进山和海,海面上正闪耀着无数细碎的波光,那些粼粼波光,还有悬崖边和山涧里的白色水花,时隐时现的青苔,站台上的鸟叫声,数码投影的水母,闹市中的卡丁车,来过村庄的海啸,海啸还会再来的海岸,一些念头,水黾或蜉蝣般的一生,比庙宇高得多的树,每一刻,都被我认真而用力地吸纳和蓄存在心中,无谓短暂或长久,真实或虚幻,全都真实无比。”


推荐人

程舒颖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2021级硕士研究生


 推荐语 

《老实好人》是80后作家、画家顾湘最新的中短篇小说集,收录了十一个与“老实好人”有关的故事,这些故事长短不一,主人公大多生活在城市,比如去音乐节的年轻人、在郊区坐公交的老人、卖燕子的商贩、都市白领和留学生等等,这些城市中随处可见的普通人的生活情状,在小说中被细密的笔触描绘,平淡的生活被文学赋予了纵深感。


小说中的故事基本上没有什么棱角,因为缺乏戏剧性的转折,情节没有很大的烈度,因此需要阅读得缓慢、耐心,才能感受到文字的自然流动之中,生活的细节被一一展现,“小事”被赋予了光泽,被揉捻出丰沛的情感内涵。也正是因为这些细小微妙的情感与生活表面之下的起伏被恰切地捕捉与描绘,才让小说平淡的情节之下暗流涌动。阅读这本小说集很像是人们搭建天线、彼此寻找的过程,只要在其中发现相似的生活经历,辨识出似曾相识的旧人,回想起共通的经验与体悟,就可以点燃情感的共振,恰似天线的频率在一瞬间相通,与普通但真实的生活互相映照和连接。




09


《我的母亲做保洁》

张小满  著

光启书局 

2023年11月版


“我感到自己和母亲的工作有相通之处,权力是分层传递的,我们都在相似的系统里。


推荐人

赵浩宇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2021级硕士研究生


 推荐语 

《我的母亲做保洁》是一部关于母女两代人的非虚构故事:女儿小满在深圳互联网公司工作,母亲春香来自秦岭南麓的小县城商南,为了供养儿女,她进过矿山、做过大锅饭、摘过香菇、打过连翘,而在52岁那年春天,春香来到了深圳,先后在商场、政府大楼和写字楼里有过三段各不相同的保洁工作。


在深圳这座城市里,母女二人都生活在在一个由上至下、有明确规则和预期的工作环境中,她们都需要遵循既定的规则和期望,这在某种程度上形成了一种共同的工作压力和生活体验。


通过探寻母亲的保洁工经历,张小满更深地走进了生活,她真诚地打量并记录下周遭故事,对每一个书写对象予以同理心。母亲的经历让小满意识到,这个城市的保洁人员并不是被外人调侃的“裤腰上别好几把钥匙”的老广,而是一群为了生活、为了儿女努力工作,在不同境遇下依旧保有善良和韧性的劳动人民,他们是这个城市最重要的一群人。通过这样的书写,张小满不仅向我们展现了一群被隐蔽已久的城市保洁工群体,也在写作中展开自我反思与自我成长。




10


《如初:何向阳四十年诗选》

何向阳  著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2023年9月版


“你漫长的履历

开始的地方

那里曾草木葳蕤

气血丰盈”


推荐人

赵泽楠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2022级博士研究生


 推荐语 

《如初》是何向阳继《青衿》《锦瑟》《刹那》之后的第四部诗集,也是她的四十年诗选,这部诗集呈现了何向阳四十年诗歌创作的心灵嬗变。


“如初”的标题本身概括了何向阳四十年诗歌创作的特质,从“似你所见”“犹在镜中”到“提灯而行”“是身如焰”,何向阳从早年对情感的热切抒发到在行走中逐渐产生对人事更成熟的体悟,再到面对生命与死亡命题后的愈发沉郁与内敛,其语言日渐凝练有力。但不变的是何向阳诗歌中始终保持着对生活细微之处的感受与生命力的彰显,就像书中第四辑的标题“是身如焰”,她近年来的诗作呈现出焰火般的创作活力。此刻的“如初”恰是其人生旅程的再出发。




11


《归海》

张翎  著

作家出版社

 2023年10月版


“母亲蚌壳里的那枚珍珠,不是战争中的那场耻辱,不是瓶子里的那些粉末,而是母亲想要告诉她:无论再有多少次选择,她选择的永远是女儿。”


推荐人

杨凯麟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2020级本科生


 推荐语 

《归海》是张翎睽违六年归来的长篇小说,讲述的是移居海外多年的女儿袁凤在母亲袁春雨去世以后,回到故土探寻母亲在“成为”母亲之前的历史,也就是女儿所不知道的史前史。母亲的身份在回环的时间线中不断地发生变化,是母亲,是妻子,也是女儿。母女之间的斗争与逃离,姐妹之间的竞争与审视,使小说呈现出了细腻的情感经验。


小说中女儿将母亲比作一只藏着珍珠的蚌,小说的故事结构也像是一个慢慢打开的蚌壳,逐渐展露出人们身上的累累伤痕以及在伤痕之下蕴藏着的面对命运的力量。从母亲的命运中窥见二十世纪中国的动荡变迁,人们在苦难中默默地清理伤口,积攒力量熬过苦难。通过对女性个人史的书写,小说在当下重新审视历史,探寻疗愈生命创伤的能量。




12


《奥斯丁问题 : “方寸象牙”上的群己之思》

黄梅  著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23年10月版


“她的主人公没有拒斥社会主导阶级/势力的激烈心态,对正在逐渐得势的思想取向和规则秩序虽然不全盘欣然接受,却也不是断然拒绝,而是为那个正在生成发展、尚未彻底定型的‘现代’社会,思虑考量究竟什么是所谓‘幸福’,对于人类个体生存来说,什么是真正重要的东西。这便是我眼中的‘奥斯丁问题’。


推荐人

霍安琪

清华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2023级博士研究生


 推荐语 

《奥斯丁问题》是学者黄梅关于奥斯丁小说艺术的研究新著。本书的副标题“‘方寸象牙’上的群己之思”形象地概括了黄梅关于奥斯丁小说核心主题的理解。所谓“方寸象牙”,乃是出自简·奥斯丁本人的原话。由于其小说题材大多集中于英国村镇中女子恋爱结婚的家庭日常,奥斯丁曾说过她的创作不过是在“方寸象牙”上作微型画。然而黄梅却将这些小小的“方寸象牙”放在英国18、19世纪之交社会转型、个人主义初兴的历史背景之下,来发现它们所承载的思想能量,探讨奥斯丁是如何在小说中重新锚定个人在群体之中的位置这一核心问题。


虽然这是一部学术著作,但《奥斯丁问题》同样适用于普通读者来阅读。黄梅平实质朴的论述语言使读者避免被缠绕的术语所牵绊,她带领读者直面文本本身,深入奥斯丁的精神世界,而不是用各种时髦新奇的文学理论将文本淹没。作为一名女性学者,黄梅进入奥斯丁这位女性作家所创作的小说的路径之一是鲜明的性别视角。但是,她也对西方女性主义之于奥斯丁小说的批评进行了批判性的重审。黄梅从文本出发,发掘了那些看似保守不够符合当下政治正确的女性人物形象内在的主体性,从而使奥斯丁思想中那种看似温和敦厚却又不失力量的女性精神得以彰显。




13


《芬芳》

周瑄璞  著

作家出版社 

 2023年10月版


女人到了这时候,谁也不会在意你漂不漂亮齐不齐整,总之都是好看,烈芳一张圆饼似的黑脸饱满紧绷,被灯光照得闪着亮光,吧唧一口菜,吱溜一口酒,小嘴说个不停,小黑眼睛一眨一眨,倒成了最可爱的女人。


推荐人

万婧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2020级本科生


 推荐语 

周瑄璞最新长篇小说《芬芳》是一部书写乡土生活和女性命运的作品,小说描摹河南前杨村杨氏大家族四代人的众生相,再现上世纪七十年代至当下的历史变迁。其中,杨引章、杨烈芳兄妹的成长历程是故事主线,杨烈芳、白氏、魏春棉、素芬等角色又构成一组女性群像。


作家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世态人情和时代变迁,包产到户、恢复高考、改革开放等事件与人物命运交织。周瑄璞在行文间自然融入河南方言的用词、音韵和节奏,在点滴细节中蕴含着乡土气息。


书中女性群像体现出每一时代女性的质地。杨烈芳的母亲和嫂子等人是地地道道的农民,她们在贫困岁月中坚韧生存;杨烈芳一辈虽难以读书考学,也无法继承土地,但有机会外出闯荡,成就自我;再小一辈则生长于城市,受到高等教育,有了独立的思想和见识,经由时间和空间的区隔,在这代人眼中,前杨村是家乡,更是风景。周瑄璞通过这些讲述,不仅呈现了女性在不同历史背景下的生活状态,也反映了时代变化给女性命运带来的深刻影响。




14


《莲花白》

宁不远  著

中信出版社 

 2023年11月版


“你不觉得吗小易,生一个小孩,最好是个女孩,按自己的想法养育她,认认真真养大她,等于自己又活了一次。”


推荐人

苗琛宇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2022级硕士研究生


 推荐语 

《莲花白》是作家、服装设计师宁不远的第二部中篇小说,是《米莲分》之后“黑山”故事的又一讲述。小说采用双线叙事结构,聚焦少女之间微妙懵懂的友谊,一方面是成年的米小易返乡重拾少年往事,另一方面是十四五岁的米小易体验着友情中的纯真与背叛,向心中的远方艰难跋涉。友谊是少年米小易建构自我的方式,但这种友谊却是不稳定的——对异性的爱慕使女孩们产生隔阂,朋友的失信和背叛使米小易陷入漫长的孤立,好友的意外去世也为她的成长打下了难解的烙印。莲花白既是女孩们友情开始的见证,也象征着这种看似平淡、实则隐秘的青春情感。


宁不远的写作伊始令人印象深刻。她能敏锐地捕捉少女细腻的情感,展现女孩成长中的隐痛与挣扎。小说中的米小易通过追寻过去而获得治愈,而从文本内在的情感波澜也可以看出,宁不远同样通过写作再次生长。她试图借由自身的经验来理解和描摹世界,而我们也有理由期待,她在日后的写作中探索更为广阔的天地。




15


《浮生一日》

王诺诺  著

深圳出版社 

 2023年7月版


“又或者,——一种散发着细微红紫色光芒的可能性——在一片黑暗的精神之洞中,那个阳光、活跃的娇小身影向他奔跑而来,头上的花环和铃铛随着脚步,发出轻柔的噪响,就像晚风中的藤条一样。”


推荐人

谭镜汝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2023级硕士研究生


 推荐语 

《浮生一日》是青年科幻作家王诺诺最新的小说集。它以八篇类型各异的故事,集幻思于文字一隅,而放眼向漫无边际,诉说着当代青年的未来精神。作者将笔下故事曲折引导为三重面向:“遭放逐的过去”、“消散难握的当下”以及“随思赋形的未来”:《奥山》以虔诚的姿态,重构了当下的支教活动与田野行为,讲述那些遭受遗忘的原始文明如何在漫长的演化中狂野生长;《浮生一日》《山和名字的秘密》等篇,则扭曲了过去、当下和未来的空间,在蒙太奇式的辗转中回顾追寻“人类价值”的旅途;《红蓝格》《哥哥》等篇,取诸日常的行为准则,却怀抱着在未来改变庸常规则和疲态生活的理想……


当开拓未知宇宙的行为随科技爆炸而逐步实现,触手可及的现状慢慢消磨了人类对那片无垠的恐惧;而在文字迷航的时空旅途里,作者试图剖开科技缠绕现实的神秘面纱,书写那些广为人知、却难以述清的当代病症。




16


《夏宇诗集六种加一》

夏宇  著

上海文艺出版社 

2023年9月版


“我们和天使的区别是

我们的沸点不同

他们容易蒸发

而且比较倾向于爱”


推荐人

田园

北京师范大学儿童文学专业2021级硕士研究生


 推荐语 

夏宇是台湾颇具影响力的中生代诗人。《夏宇诗集六种加一》是其首次正式出版的简体中文版诗集,收录了诗人的六本代表性诗集与一册新作——包括《腹语术》、《摩擦·无以名状》、《salsa》、《粉红色噪音》、《诗六十首》、《第一人称》,及诗人与ChatGPT合作完成的别册《验证您是人类》。


作为诗歌“顽童”,夏宇的诗作在精神质地上呈现出鲜明的个性。面对诗歌的语言形式,夏宇体现出儿童般天马行空的探索欲。《腹语术》中,作者试图将图画引入诗歌,亦有打破文字线性阅读的尝试;《摩擦·无以名状》由前作中的诗句拆解拼贴而成;《诗六十首》的部分篇目之间构成游戏性的互文关系;《粉红色噪音》《验证您是人类》则由作者与人工智能合作完成,在前者中,作者着意呈现早期机器翻译的曲解、错位,与“语言的完全解放”。诗人接纳甚至迷恋诗歌的歧异性,常将跳跃的意象并置,却悬搁阐释,邀请读者自行联想。


夏宇擅长颠覆日常经验,她常攫取普通的生活情境,在凝视中剥离附着其上的成规,让读者沉浸于琐碎而无止无尽的日常之中,感受其间的陌生感。接受夏宇的诗歌邀约,如同奔赴一场充满惊喜也偶有危险的语言探秘。





○国外翻译类好书○



01


《我该走了吗》

【美】李翊云  著

张芸  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23年10月版


“他的世界有南北两极:赫蒂与西德尔。两极之间是其他女人。我也在那两极之间,那个他永远不会娶的来自加利福尼亚的小女孩。但我一点没虚度我的人生。我不会说我毫无遗憾。我有,但遗憾好比杂草。在它们生长并且蔓延以前,先将它们扼杀。意志力是最强效的除草剂。我有意志力。”


推荐人

曹译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2021级硕士研究生


 推荐语 

长篇小说《我该走了吗》是美籍华裔作家李翊云首部被翻译成中文的作品,描述了一位经历丰富的老妇人莉利亚晚年阅读、批注情人罗兰的日记的过程。借助这一过程,莉利亚浸入回忆的空间,梳理一生所爱与经历,也默默寻找早逝爱女露西自杀的深层原因。


小说采用非线性叙事方式,糅合叙述者的陈述、日记和批注等形式,进入莉莉娅的情感世界,又借凝炼的记忆碎片描述出现在莉利亚生命中的人们。他们常常是有缺点的,虚荣、平庸或软弱的,但随着叙述展开,他们展现出了复杂的魅力:虚荣如罗兰褪下了伪装的外壳,显示出为爱执着的一面;平庸如赫蒂具备真正的生活智慧,谨慎而优雅地面对生活;软弱的凯瑟琳则用忘却与笑容保护自己……他们以各自方式度过漫漫人生,共同再现着人类世界丰富而深刻的质地。


以老人即将离世的发问作为书名,《我该走了吗》是以年老的心灵对撞年轻的、不安的、逝去的心灵们,尝试注视、理解并哀悼他们的活力与痛楚。作者采用大量自由间接引语,使叙述保持着开放、反思与引入历史的可能。这也使小说勾连起不同的时代际遇,直面其中不时回响的情感波动。由此,李翊云的写作既关涉自我与他人,也勾连起历史与当下,她笔下以文字织就的审美空间,为读者提供着面对逝去、心碎和死亡的力量。




02


《巴别塔》

【美】匡灵秀  著

陈阳  译

中信出版集团 

2023年10月版


“洛弗尔教授的一项发明将蒸汽动力从一项麻烦且复杂的技术转化成了一种可靠的能源,几乎为整个英国舰队提供了动力……他的伟大创新其实相当简单:在汉语中,表示‘蒸汽’的词语是‘气’,而这个词还有‘精神’和‘能量’的内涵……有人认为,这一项发明正是英国在特拉法尔加海战中的决胜因素。如今整个英国都依靠蒸汽维持运转。”


推荐人

万小川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2023级硕士研究生


 推荐语 

《巴别塔》是90后华裔作家匡灵秀的长篇小说。作者以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构筑了一个基于语言和翻译的奇幻世界。当一种语言被翻译为另一种语言时,部分语义可能丢失,在小说中,这些丢失部分将成为现实。银条是这种魔法的载体。掌握多门语言的学者们把相互配对又蕴含差异的词汇刻在银条上,魔法由此产生。在新颖的设定下,小说不仅描摹了交织着友情与爱情、坚守与背叛的个人成长之路,而且将人物置于民族和国家叙事中,使奇幻冒险蒙上一层反殖民的厚重色调。


魔法源于翻译,而翻译又基于不同的语言。小说将时间设定在19世纪30年代,英国殖民的枝蔓延伸向世界,使之有能力网罗全球的语言人才。这桩罪恶的事业依赖于来自殖民地的外邦人,但讽刺的是,他们又被视为“他者”,尖锐的冲突也潜藏在体面的精英教育之下。作者巧妙地将逐渐紧绷的社会矛盾埋藏在主人公罗宾的成长之路上,临近结尾才全盘托出,小说也转向热血沸腾的革命叙事。


匡灵秀选择了一种有难度的写作。一方面,她以坚实的语言学知识为基础,探讨了语言与权力、文化与殖民的关系,将想象力关进知识的笼子;另一方面,她撕开了帝国主义运作的肌理,在历史和现实的思考中投下一束微光。在此意义上,这是越过类型小说边界的、沟通虚构与现实的写作。




03


《逃生梯上的婴儿:创造力与母性的两难》

【美】茱莉·菲利普斯  著

栾志超  译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24年1月版


“我试图去审视自我的危机,审视她们从母性或创造性的角度对自我的理解分崩离析的时刻——当她们迷失在森林里,又走了出来——如果的确走了出来——带着新的洞见,以及改变了的她们自己。”


推荐人

张雪妍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2021级硕士研究生


 推荐语 

母职和创作之间长久以来被视为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矛盾。美国传记作家茱莉·菲利普斯在《逃生梯上的婴儿》中通过考察多丽丝·莱辛、厄休拉·勒古恩、艾丽丝·沃克、苏珊·桑塔格等十余位20世纪身为母亲的女艺术家的生活,对这一重要的命题进行了重新思考。一方面,作者注意到在现实生活中创造性与母性面临两难的普遍困境。母亲在社会期待中被要求守护在孩子身边,而这与艺术家的创造性自我相互冲突,为人母的幸福和内疚共同影响着创作。另一方面,她观察着这些独辟蹊径的女艺术家在拥有一个“自己的孩子”的过程中,那间“自己的房间”发生着怎样的变化。


本书富于同理心地提出了“探索母亲的主体性”这一视角。作者以明白晓畅的语言,将一个个女艺术家在“好母亲”与“创造力”之间寻求平衡的故事娓娓道来。由此,她指引我们不仅仅看到了初生的婴孩令人手足无措的状态,也看到了育婴的体验如何内化、滋养了女艺术家的生活与创作,进而成为她们生命故事里深具光泽的一部分。




04


《情感之泉》

【爱尔兰】梅芙·布伦南  著

金逸明  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23年11月版


“‘情感之泉正在涌起。’那些人会说一句这样的话,把每一个人都包括进他们鼓舞人心的赞许,每一个人,甚至是那些不愿被包括在内的人。珉想到那个花园。她想到那些绿植树篱,智利南美杉树,粉色和白色的玫瑰,所有深色的大花和白色星形的花朵,她想到迪莉娅的阿姨玛格坐在烹饪苹果树下的厨房椅子上,她记得迪莉娅的哥哥、姐姐和迪莉娅的母亲,还有那个银白色头发的小孩。”


推荐人

刘溁德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2022级硕士研究生


 推荐语 

《情感之泉》是爱尔兰小说家梅芙·布伦南的短篇小说集,共收录21篇作品。这是在布伦南去世四年后,由出版界整理结集的小说集。其中作品可分为三类,一类是小女孩梅芙的童年故事,一类是罗斯和休伯特夫妇的故事,另一类是马丁和迪莉娅夫妇的故事。三类故事中既有童年生活的明亮色,也有婚姻生活的冷灰色。


布伦南以细腻的笔触,书写着爱尔兰普通家庭的生活场景,其中也体现着各种情绪的异动。《大火之后的早晨》里,邻居车库失火让小女孩梅芙迫切地想传播开这个“大事件”;《年轻姑娘可能会糟蹋她的机会》的主人公休伯特被妻子罗斯衣着整齐地站在门厅里吓了一跳;《结婚十二周年纪念日》中,马丁为纪念日感到尴尬和心烦,他有意忽略了鲜花和迪莉娅的提醒……布伦南擅长放大生活的缝隙,无论是亮色的还是暗色的,那些情绪异动都从隐秘的角落里蔓延开来。少女心事的生长、倦怠的生活对情感的损耗、回忆让人惊觉的某个瞬间,布伦南将目光投向家庭生活冰面之下的暗流涌动,在岁月里打捞着生活的意义感。




05


《失语者》

【韩】韩江  著

田禾子  译

九州出版社 

2023年10月版


人的身体就是悲伤。它由凹陷的地方、柔软的地方、容易受伤的地方填满。手臂、腋下、胸部、大腿间。这具身体为了拥抱人,为了被别人拥抱而诞生。

那个时节过去之前,我至少应该紧紧拥抱你一次。”


推荐人

张馨月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2021级本科生


 推荐语 

《失语者》是韩国作家韩江的最新长篇小说,讲述了一个女人人生中两度“失语”的心理过程。这个中年女人经历了离婚、丢失工作、丧失抚养权等人生波折,她的身体自动关闭了与外界交流的渠道,以沉默的方式反抗世界加诸的暴力。面对失语的困境,女人企图从陌生语言中找寻解药,她在希腊语课堂上结识了即将失明的男老师,两人同病相怜但一哑一瞎,于是他们形成了独特的身体交流方式——拥抱。


《失语者》从身体残疾的角度,凸显了社会人情和亲密关系中复杂破碎的一面。拨开小说诉诸感官的叙述迷雾,读者能与那些似曾相识的沉默产生深深共鸣——也许,每一个人在人生中的某些时刻都会“失语”,许多煎熬是无声的,语言的空白填满了生活中无法言说的瞬间。韩江在边缘群体身上挖掘着具有普遍性的身心困境,在冷静的叙述下潜藏着炽热的感情。小说用博尔赫斯的遗言“我们中间横亘着刀”开启全篇,向我们展示了拥有敏锐感知力的女性如何与疏离的世界格格不入,语言的表达与跳跃的思维之间如何“横亘着刀”。


本书有意弱化了小说的叙事性,字里行间闪烁着哲理与诗性的气息,将人性和身体的真相一一剥开,呈现出失语者的身体感受和心理世界。




06


《明亮的夜晚》

【韩】崔恩荣  著

叶蕾  译

台海出版社 

2023年11月版


“我知道妈妈不是因为冷,而是因为害怕而发抖。她一生都是这样,即便浑身颤抖着,也要牵着我的手往前走。妈妈是我一生中最爱的人,即使她怕得发抖,还是步履不停。我想变得像妈妈那样。”


推荐人

田丽媛

武汉大学文艺学专业2021级硕士研究生


 推荐语 

《明亮的夜晚》是韩国80后作家崔恩荣的首部长篇小说,作者在这本书里书写了半岛四代女性的悲欢离合。崔恩荣将视角聚焦在一个普通的家族,讲述曾祖母、祖母、母亲、“我”的血泪成长史,刻画出一部以女性为纽带的“herstory”。


本书的动人之处在于它真实又不失温暖。作者直面历史,照见时代变迁中无名的、隐身的、久居配角之位的女性,借曾祖母之口回忆往事,还原着女性在岁月里的命运浮沉。作者不回避苦难,亦不歌颂苦难,而是让女性开口言说。尽管命如草芥,她们仍能勇敢对抗现实的荒诞和不公,为自己搏出一条生存之道。


作品的亮色源自作者笔下的女性群像。小说中的四代女性都受到传统家庭价值观的影响,但作者并不将她们定位为需要被同情的千篇一律的角色,而是写她们坚毅而隐忍的多种面向。通过一代代女性群像的血缘传承和深挚友情,她们久别重逢,共同寻找走出黑夜的力量,让夜晚的路愈走愈明亮。




07


《爱的终结 : 消极关系的社会学》

【法】伊娃·易洛思  著

 叶晗  译

岳麓书社 

2023年9月版


“自由已经让视觉资本主义无远弗届的触手掌控了我们行动与想象的领域,而心理产业帮它管理着它所造成的各种情感伤口与心理裂痕。如果说自由确实意味着什么,那它的意义中当然必须包含我们对那些束缚我们、蒙蔽我们的隐秘力量的觉知。”


推荐人

查苏娜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2023级硕士研究生


 推荐语 

《爱的终结:消极关系的社会学》是法国社会学家伊娃·易洛思有关爱情观念演变的社会学著作。面对日益常见的不经心的爱情、迅速分手与离婚,以及不断下降的生育率,伊娃·易洛思以社会学的观察力将这些当代情感生活细节概括为“消极关系”,即拒绝承担确定的责任。而通过分析“消极关系”与资本主义当代新变之间的亲缘关系,易洛思试图重新思考“自由”这一经典问题。或许,这些表面上无拘无束的个人身体享乐并不能把“自我”塑造为更加独立的主体,反而成为了消费主义的最佳阵地。


不同于其他社会学著作,易洛思在本书中使用了大量诸如访谈、回忆录等一手材料。在阅读这些鲜活生动的“恋爱实例”的过程中,读者得以感受到当代人亲密关系中那些虽然深有共鸣、却鲜少置于理性讨论之下的情感细节。在对这些细节进行社会学阐释的过程中,易洛思始终坚持历史化态度与批判性立场,提示出自由口号下的种种束缚。正如她所说,“如果说自由确实意味着什么,那它的意义中当然必须包含我们对那些束缚我们、蒙蔽我们的隐秘力量的觉知”。




08


《移动云朵的人》

【哥伦比亚】英格里德·罗哈斯·孔特雷拉斯  著

张竝  译

中信出版社

 2023年10月版


“记忆易折易弯的质地自有其用处。它能为鬼魂留下呼吸的空间。”


推荐人

余梁映雪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2021级硕士研究生


 推荐语 

能够移动云朵的外公、掌握分身术的母亲、以及总是失去记忆的“我”,三代通灵人各自在机缘巧合下获取了巫术,构成了小说《移动云朵的人》的三角坐标。


介于虚构与非虚构之间,当读者随着文本进入这个巫医家族的故事时,也进入了虚实难辨的情境中。小说以重掘外公的棺椁为核心故事线,在追忆中穿插着史料照片、丰富细节,像织网一样编织由梦境现实交错而成的故事。


作者试图通过模糊真假界限,在叙述中打破性别、族裔、殖民与被殖民等二元对立的世界。她关注中间地带的故事,用大量笔墨去处理那些悬置的空白空间。以“失忆”为例,我与母亲皆因短暂的失忆打开了通往巫术的世界。这一记忆空白是通往巫术的通道,也是逃离精神创伤的有效手段,意味着卸下精神负担,也意味着不再被得与失所束缚,指向生命的宽容与谅解。


此外,作者还借助命名权、镜子、海水等充满巫性象征的事物,将其与家族、女性、族裔、宗教等话题编织在一起,从而构建起一个介于虚实之间、未经发现的、动荡不安的世界——犹如星云转动,亦真亦幻又光彩迷人。





○特别推荐


01


《过一种女性主义的生活》

【英】萨拉·艾哈迈德  著

范语晨  译

上海文艺出版社 

2023年10月版


过一种女性主义的生活,就是要把一切都变成可质疑的东西。‘如何过一种女性主义的生活’,这既是一个活生生地存在着的问题,也是一个事关生活的问题。


推荐人

张明月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2023级博士研究生


 推荐语 

《过一种女性主义的生活》是英国学者萨拉·艾哈迈德的一本女性主义研究专著,与一般情况下侧重从社会学、历史学或思想史角度阐发女性主义不同,艾哈迈德试图冲破理论与实践、政治与生活的区隔,建构一种日常化和经验化的女性主义,将女性主义还原为一场现实性和过程性的运动,而非抽象的、既定的工具或概念。


全书分为三个部分,作者从个人性的生命体验出发讲述了女性主义者在日常生活、工作中的遭际及其承担的后果,女性主义者在这个过程中生成,又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受挫。面对横亘在眼前的种种尴尬处境和道德化指责,女性主义者反可将之作为思考、行动的起点和能量源泉。此外,作为有色人种女性主义者,艾哈迈德关于性别的思考始终与种族问题相勾连,它们背后关联着某些共同的结构性存在。


本书语言生动、晓畅又不失学术性,可被称为一份实用的女性主义指南。读者阅读的过程也是被唤醒的过程,在经验的互通和共感中,女性主义共同体悄然搭建起来。




02


《安之如仪:张幼仪回忆录》

张幼仪 口述

张邦梅  著

谭家瑜  译

中信出版社 

2023年6月版


“我要为离婚感谢徐志摩。若不是离婚,我可能永远都没办法找到自己,也没办法成长。他使我得到解脱,变成另外一个人。”


推荐人

冯文娟

北京师范大学与鲁迅文学院联合举办文学创作硕士班在读


 推荐语 

《安之如仪:张幼仪回忆录》是由徐志摩的原配妻子张幼仪口述,由张幼仪的侄孙女——美籍华人张邦梅用英语写成。本书虽是一个人的回忆录,却包含了两位女性的口述史,在张幼仪口述自己的生平经历的同时,作者张邦梅作为一位出生在传统中国家庭、接受西方纯正教育的女性,也将自己对文化、家庭、亲情、梦想等方面的感悟娓娓道来,体现出她在文化冲突中寻找自我定位的勇气。书中每一章都是由祖孙二人各自叙述的方式展开,形成了祖孙两代人的隔空对话,展示了两代女性的生活面貌和情感经历。


本书从张幼仪的童年生活铺陈开来,一直叙述到老年,不仅还原了张幼仪波澜起伏的一生,而且注重从情感角度理解一位女性的各种遭遇。作为近代中国第一个被离婚的女人,离婚后张幼仪成为了中国第一位女银行家。徐志摩与林徽因、陆小曼的情感纠葛一直广受关注,但在徐志摩去世多年后,张幼仪却说:“我要为离婚感谢徐志摩。”从被弃他乡到回国创业,从一无所有到独当一面,张幼仪的生命经验展现出了一位女性的坚韧品格。





■ ■ ■





 张莉老师和书评团成员在2023年冬季书单会上 




书评团

曹译

程舒颖

查苏娜

冯文娟

胡诗杨

霍安琪

刘溁德

苗琛宇

孙莳麦

谭镜汝

田丽媛

田园

万婧

万小川

易彦妮

余梁映雪

杨凯麟

张明月

张雪妍

张馨月

赵泽楠

赵浩宇

郑祖龙

周燕琪



(从左至右 按姓氏拼音排列)





张莉,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师范大学第五届最受研究生欢迎十佳教师,“持微火者·女性文学好书榜”主办人。著有《中国现代女性写作的发生》《小说风景》《持微火者》等。主编《暮色与跳舞熊:2022年中国女性文学作品选》《比时间更久:2022年短篇小说20家》《霞光映照之地:2022年当代散文20家》《散文中的北京》等。获第八届鲁迅文学奖文学理论评论奖,女性文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中国作家协会散文委员会副主任。




▽点击下方链接 查看往期书单



持微火者·女性文学好书榜|2023年春季书单



持微火者·女性文学好书榜|2023年夏季书单



持微火者·女性文学好书榜|2023年秋季书单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